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5778
访问量
245698
卷十八·内伤杂病·手指臂肿 一章
手指臂肿二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手、指、臂者,手三阳、三阴经之所循。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经气通畅,则不肿,经络壅阻,不能流行,则气血蓄积,结而为肿。气壅而莫泄,故鼓郁而为动也。动则瞤瞤振摇而不宁。此以胸有瘀浊,阻格经脉,气道不通,故至于此。藜芦甘草汤
风轻云淡
1年前
203
0
卷十八·内伤杂病·趺蹶 一章
趺蹶一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者,足趺硬直,能前步而不能后移也。缘筋脉寒湿,缩急不柔,是以不能后却。阳明行身之前,筋脉松和,则能前步,太阳行身之后,筋脉柔濡,则能后移,今能前而不能却,是病不在前而在后,太阳经伤也。太阳之经,入膕中,贯腨内
风轻云淡
1年前
142
0
卷十八·内伤杂病·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 七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皆寒湿之病也。趺蹶之病,寒湿在足太阳之经。手指臂肿,寒湿在手太阴之脏。转筋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经。狐疝之病,寒湿在足少阴之经。蛔虫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脏。凡此五者,经脏非同,而病气则同也。假使土燥而水暖,则五者不生矣。
风轻云淡
1年前
129
0
卷十七·内伤杂病·附方
◎《外台》柴胡桂枝汤十二治心腹卒痛者。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黄芩两半半夏二合半生姜两半人参两半甘草一两大枣六枚桂枝两半芍药两半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轻云淡
1年前
121
0
卷十七·内伤杂病·宿食 五章
宿食一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方在“痉病”。宿食在胃,郁格表阳,故寸口脉浮大。阻碍里气,故按之梗涩。尺中亦微而涩者,尺中主里也。此段见《伤寒·可下》中。宿食二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脉紧如
风轻云淡
1年前
239
0
卷十七·内伤杂病·寒疝 三章
寒疝一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腹痛,脉弦而紧者,肝脉弦,肾脉紧,寒水风木之邪,合而克土,是以腹痛。弦则木郁阳陷,阴乘阳位,外束卫气,故卫气不行。阳郁不达,是以恶寒,紧则寒水侮土,胃气上逆,故不
风轻云淡
1年前
156
0
卷十七·内伤杂病·腹满 十七章
腹满一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趺阳,胃脉,在足趺上(即冲阳也),微弦者,肝胆之气也。脉见微弦,则木邪克土,戊土贼于甲木,胃逆而浊气不降,法当腹满。若不腹满者,则甲木不贼戊土,乙木必贼己土,脾陷而清气不升,法当便难,以脾陷肝郁,不能行其疏泄之令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218
0
卷十七·内伤杂病·腹满寒疝宿食 二十五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之相因者也。寒水风木之邪,合而贼土,土湿脾陷,迫于风木之侵,滞塞不运,是以胀满,所谓肾气实则胀者(《素问》语)。虽寒水之侮土,其中未尝无木邪也,风木上郁而克湿土,则为胀满,风木下郁而陷寒水,则为疝瘕。寒疝者,风木之下郁于寒水而凝结者也。土之所以化谷者,火也,寒盛火衰,水谷不化,是
风轻云淡
1年前
138
0
卷十六·内伤杂病·附方
◎九痛丸十一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满,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气上冲,落马坠车等皆主之。九痛丸附子三两,炮巴豆一两,去皮,熬,研如脂生狼牙一两吴茱萸一两人参一两干姜一两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服二丸。狼牙,疮家敷洗之药,用之心痛方中,甚
风轻云淡
1年前
137
0
卷十六·内伤杂病·胸痹心痛短气 九章
胸痹、心痛之病,浊阴逆犯清阳,责在肝肾之阴盛,心肺之阳虚,而其原,总由于中气之败。胃逆则浊阴不降,脾陷则清阳不升,是寒水凌火,风木贼土之根本也。阳宜降也,阳中之浊气宜降而清气不宜降,阴宜升也,阴中之清气宜升而浊气不宜升。浊气升而清气降,则阳陷于下而阴填于上,清虚冲和之位,变而为痞满结硬之所。阴贼横逆
风轻云淡
1年前
198
0
卷十五·内伤杂病·附方
◎《千金》生姜甘草汤八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甘草汤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千金》炙甘草汤九方见《伤寒·少阳》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在“虚劳”。◎《外台》桔梗白散十方见《伤寒·太阳》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风轻云淡
1年前
157
0
卷十五·内伤杂病·咳嗽上气 八章
咳嗽上气六上气喘而躁者,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嗽上气,喘而躁烦者,此为肺胀而气阻也。气为水母,此欲作风水。以风中皮毛,遏闭肺气,不能调水道而输膀胱也。《素问·五脏生成论》: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手阳明升则化气,手太阴降则化水,咳嗽上气,辛金不降,无以行水,欲作风水之兆也。发汗以
风轻云淡
1年前
185
0
卷十五·内伤杂病·肺痿肺痈 五章
肺痿一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热在上
风轻云淡
1年前
192
0
卷十五·内伤杂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嗽上气之由来,则因于胃气之逆也。故仲景诸方,温凉补泻,立法非一,而总以中气为主。未有土死而金生者,亦未有土生而金死者。见子而顾母,仲景诸方,未尝泻金而
风轻云淡
1年前
156
0
卷十四·内伤杂病·附方
◎《外台》茯苓饮七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38
0
卷十四·内伤杂病·痰饮咳嗽 三十七章
痰饮一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痰饮之处所不同,名目亦殊。义详下章。痰饮二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
风轻云淡
1年前
173
0
卷十三·内伤杂病·附方
◎《外台》黄芩汤六治干呕下利。黄芩汤黄芩三两桂枝一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三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风轻云淡
1年前
110
0
卷十三·内伤杂病·下利 二十五章
下利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此段见《伤寒·太阴》。下利清谷,脾阳陷败,虽有太阳表证,不可攻之。攻之汗出阳亡,清阳愈陷,浊阴愈逆,必生胀满。下利二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下利而失气者,湿盛而气滞也。当利其小便,以渗湿邪。下利三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
风轻云淡
1年前
168
0
卷十三·内伤杂病·呕吐哕 二十四章
呕吐一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饮,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此段见《伤寒·太阳篇》。汗多阳亡,浊阴上逆,是以呕吐。阳不归根,客居膈上,息道短促,是以脉数。膈上虽热,胃中则是虚冷,虚冷则水谷不消,而病呕吐也。呕吐二趺阳脉浮而涩,
风轻云淡
1年前
155
0
卷十三·内伤杂病·呕吐哕下利 四十九章
呕哕者,阳明胃病也,下利者,太阴脾病也。胃以下行为顺,胃气上逆,则为呕哕,脾以上行为顺,脾气下陷,则病下利,总以中气之不治也。中气者,升降脾胃之枢机,枢机病则升降失职,而吐利乃作。此中多挟木邪,以木郁则克土,甲木逼于上,则胃逆而为吐,乙木贼于下,则脾陷而为利。补土疏木,乃吐利之定法,土旺而木达,胆胃
风轻云淡
1年前
139
0
当前页数:
/1309
<<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