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5690
访问量
245610
第八节·气实血虚证
有脱血后而大动怒气者。必先调气以平肝。继则养血兼调气。有阴虚证而误服提补者。先救药误以消降之。继用甘凉救液以清滋之。尤必明其气血偏胜。调剂之以归于平。
风轻云淡
1年前
111
0
第七节·气虚血实证
有上虚而下实者。即血分伏热证。外证虽多似虚寒。而口微渴。便微结。溺微赤。脉细数。治必先清其血络。灵其气机。其甚者咽燥渴饮。五心须热。溺少便结。又当救液以滋阴。有阴实而阳虚者。即阳陷入阴证。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夜热心烦。便溏溺数。症虽似湿盛阴胜。热结火炎。然洒洒恶寒。惨惨不乐。脉伏且牢。则为清阳不升。
风轻云淡
1年前
134
0
第六节·气血皆实证
有因本体素强者。有因外感邪盛者。本体素强者病必少。即有病。必多表里俱实证。应发表则发表。应攻里则攻里。去病务绝其根株。若外感邪盛。如皮热肺实。脉盛心实。腹胀脾实。闷瞀肝实。前后不通肾实。《内经》所谓五实是也。先其所急以泻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38
0
第五节·气血皆虚证
凡呼吸微。语言懒。动作倦。饮食少。身漉淅。体枯瘠。头眩晕。面白。皆真虚纯虚之候。前哲所谓气血两亏。急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峻补之是也。【荣斋按】关于“气虚”“血虚”的证状,何氏《重订广温热论》里也有比较明白的记载,他说∶“气虚当补之候是∶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动则气喘,或痞满多痰,或饮食难化
风轻云淡
1年前
139
0
第四节·血实证
实者。瘀血蓄血是也。瘀由渐积。蓄由猝成。瘀在腠理。则乍寒乍热。瘀在肌内。则潮热盗汗。瘀在经络。则身痛筋挛。瘀在三焦。上焦则胸膈肩膊刺疼。心里热。舌紫黯。中焦则脘腹串痛。腰脐间刺痛痹者。下焦则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自利而黑如漆色。至若化肿化胀。成痨成臌。尤其瘀之深重者也。惟蓄血由外邪搏击。如六淫时疫及犬咬
风轻云淡
1年前
200
0
第三节·血虚症
心主血而藏神。虚则心烦不寐。精神衰弱。甚则五液干枯。夜热盗汗。脾统血而运液。虚则唇口燥烈。津不到咽。甚则舌肉干枯。肌肤甲错。肝藏血而主筋。虚则血不养筋。筋惕肉。甚则一身痉挛。手足螈。至于两颧嫩红。唇淡面白。尤其血虚之显然者也。治必辨其因虚致病者。养血为先。或佐润燥清火。或佐熄风潜阳。随其利而调之。若
风轻云淡
1年前
170
0
第二节·气实证
肺气实而上逆。则有胸痞头眩。痰多气壅等症。甚则喘不得卧。张口抬肩。胃气实而中满。则有嘈杂懊。嗳腐吐酸等症。甚则食不能进。呕吐呃逆。肠气实而下结。则有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燥结胶闭。或挟热下利。或热结旁流等症。甚则喘冒不得卧。潮热谵语。肝气实而上冲。则有头痛目眩。呕酸吐苦等症。甚则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
风轻云淡
1年前
152
0
第一节·气虚证
肺主宗气而营运周身。脾胃主中气而消化水谷。肾中命门主藏元阳。(两肾之间有命门、中脏一点是元阳)而主一身之元气。肺气虚者。气喘息促。时时自汗。喉燥音低。气少不能言。言而微。终日乃复言。中气虚者。四末微冷。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不欲食。食不能化。大便或溏或泻。肢软微麻。元气虚者。虚阳上
风轻云淡
1年前
243
0
第四章·气血虚实
凡勘伤寒。既明病所之表里。病状之寒热。尤必明病患之气血。病体之虚实。《内经》云。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窃思精赅血液而言。气赅阴阳而言。盛与衰为对待。不曰衰则虚。而曰夺则虚者。知其必有所劫夺。而精血精液阴气阳气乃虚。劫夺者何。非情志内伤。即邪气外侵。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者。盖谓邪凑气分则伤气
风轻云淡
1年前
168
0
第十节·里真寒而表假热
其证有二。一寒水侮土证。吐泻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筋惕。语言无力。纳少脘满。两足尤冷。小便清白。舌肉胖嫩。苔黑而滑。黑色止见于舌中。脉沉微欲绝。此皆里真寒之证据。惟肌表浮热。重按则不热。烦躁而渴欲饮水。饮亦不多。口燥咽痛。索水至前。复不能饮。此为无根之阴火。乃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外假热而内真阴
风轻云淡
1年前
218
0
第九节·里真热而表假寒
凡口燥舌干。苔起芒刺。咽喉肿痛。脘满腹胀。按之痛甚。渴思冰水。小便赤涩。得涓滴则痛甚。大便胶闭。或自利纯青水。臭气极重。此皆里真热之证据。惟通身肌表如冰。指甲青黑。或红而温。六脉细小如丝。寻之则有。按之则无。吴又可所谓体厥脉厥是也。但必辨其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上肢则冷不过肘。下肢则冷不过膝
风轻云淡
1年前
233
0
第八节·表热里寒证
凡病患素体虚寒。而吸热冒暑。此为标热本寒。只宜轻清治标。标邪一去。即转机而用温化温补等剂。庶免虚脱之虞。
风轻云淡
1年前
100
0
第七节·表寒里热证
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但要辨表急。里急。寒重热重。外寒重而表证急者。先解其表。葱豉桔梗汤加减。伏热重而里证急者。先清其里。柴芩清膈煎加减。
风轻云淡
1年前
120
0
第六节·表里皆热证
凡伏气温热。至春感温气而发。至夏感暑气而发。一发即渴不恶寒。反潮热恶热。心烦谵语。咽干舌燥。皮肤隐隐见斑。甚则手足螈。状如惊痫。仲景所谓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也。但要辨其便通者。但须外透肌腠。内清脏腑。新加白虎汤为主。柴芩清膈煎亦可酌用。便闭者。急以攻里泻火为首要。白虎承气、犀连承气
风轻云淡
1年前
108
0
第五节·里热证
凡伤寒邪传入里。温热病热结于里。皆属阳明腑证。手足汗。发潮热。不大便。小便不利。腹胀满。绕脐痛。心烦恶热。喘冒不得卧。腹中转矢气。甚则谵语发狂。昏不识人。大便胶闭。或自利纯青水。仲景所谓急下之。而用三承气汤者是也。【荣斋按】伤寒阳明急下症,它只是里热症的一部分,本节只有这些,不能包括全面。何氏在“重
风轻云淡
1年前
297
0
第四节·表热证
凡温暑证。始虽微恶风寒。一发热即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口大渴。目痛鼻干。齿板燥。心烦不得眠者。虽皆为阳明表热。但要辨身干热而无汗者。尚须辛凉解肌。使热从外达。葱豉桔梗汤为主。随证加减。身大热而自汗者。只宜甘寒存津。使热不劫阴。新加白虎汤主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28
0
第三节·表里皆寒证
凡身受寒邪。口食冷物。陡然腹痛吐泻。肢厥脉沉。此为两感寒证。轻者神术汤加干姜、肉桂。重者附子理中汤加姜汁、半夏。
风轻云淡
1年前
109
0
第二节·里寒证
凡伤寒不由阳经传入。而直入阴经。肢厥脉微。下利清谷者。名曰中寒。仲景所谓急温之。宜四逆汤者是也。【荣斋按】这节举证太简单,特转引石芾南学说以补充之。他在《医原》里指出∶“里寒一证,不外脾肾阳虚。阳虚则化湿,故夹湿者多,治法不外四逆、真武、理中三法。四逆一类,不离姜附,再观其方中加减,皆欲其通阳开闭,
风轻云淡
1年前
175
0
第一节·表寒证
凡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节烦疼者。皆表寒证。皆宜汗解。《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但要辨无汗者。寒甚于风。为正伤寒。必须使周身大汗淋漓而解。苏羌达表汤为主。随证加减。自汗者风重于寒。为冷伤风。必兼鼻寒声重。咳嗽喷嚏。但须微汗而解。苏羌达表汤去羌活、生姜。加荆芥、前胡、桔梗为主。若
风轻云淡
1年前
131
0
第三章·表里寒热
凡勘伤寒。必先明表里寒热。有表寒。有里寒。有表里皆寒。有表热。有里热。有表里皆热。有表寒里热。有表热里寒。有里真热而表假寒。有里真寒而表假热。发现于表者易明。隐伏于里者难辨。真寒真热者易明。假寒假热者难辨。今试举其要以析言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34
0
当前页数:
/1309
<<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