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4507
访问量
244427
第五节·起居调理法
吾绍之病家。一病之安危。多有责之于医。不知侍疾者对于病患。往往居处不合理。身体不清洁。寒温不适宜。卧起不定时。不但无助医家治疗之能力。实则助长病菌之孳生。爰将上述应注意各点。胪举于下。整居处《千金方》云。凡居处不得过于绮美华丽。令人贪婪无厌损志。但令雅素净洁。能免风雨暑湿为佳。又云。凡人居止之室。卧
风轻云淡
1年前
646
0
第四节·气候调理法
气候调理之法。如冬温夏凉。不失时序。即所以自护其身者也。前贤知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起有至和之常制。调养筋骨。有偃仰之方法。节宣劳逸。则有予夺之要则。温凉调节合度。百病不生。《太素经》云。适寒温者。寒无凄凄。暑无出汗。居处无犯八邪。则身自安矣。不独病后调理如此。平时无病摄生。亦当遵此。兹述四时
风轻云淡
1年前
171
0
第三节·食物调理法
伤寒温热之症。多属胃肠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饥耐饿。平卧安静。热退舌净无苔。始可渐进粥饮汤。渐进渐浓。不致转复。爰将瘥后进食法。食物之忌宜。食物调补法。胪举于下。(甲)瘥后进食法庞安常曰。凡病瘥后。先进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亦须少与之。切勿任意过食也。至于酒肉。尤当禁忌。若有不谨。便复
风轻云淡
1年前
166
0
第二节·瘥后药物调理法
伤寒温热。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已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稍动则复。若调理失当。不知禁忌。随时可以转复。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爰举其要。胪列二十四则于后。(一)瘥后浮肿伤寒瘥后。脾虚不能制水。水溢于皮肤络脉间。肢体浮肿者。须实脾利水。宜焦冬术、茯苓皮、米仁、杜赤豆、豆、山药、木瓜、
风轻云淡
1年前
262
0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添加)【荣斋按】本章原作只有瘥后调理法,而不提及病中调护法,在编述方面是脱节,在事实方面是缺点。须知疾病与调护,为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着与否?与调护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中医文献记载,因失于调护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见的。例如《冷庐医话》载∶秀水王氏子患身热、咳嗽、由于不忌风
风轻云淡
1年前
151
0
第五节·伤寒怒复
【因】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证】身热胸闷。心烦懊。气逆喘呼。甚则胁痛呕血。或少腹急痛。不语如。形厥如尸者。【脉】多弦浮躁盛。或弦劲。或弦涩。或沉弦搏坚。【治】先宜苏子降香汤。(炙苏子、制香附各钱半、降香一钱、川贝、广郁金、焦山栀、旋复花包煎、各三钱、淡竹茹、白薇各二钱、葱须三
风轻云淡
1年前
145
0
第四节·伤寒感复
【因】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其病复作。【证】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脉】兼风者脉浮缓。兼湿者濡数。兼寒脉紧或浮数。【治】感寒身热恶寒者。葱豉葛根汤。(鲜葱白二枚、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加薄荷、连翘壳。寒重骨疼者。加羌活、苏叶。偏于热重者。加花粉、知母。咳嗽者。加光杏仁、前胡
风轻云淡
1年前
162
0
第三节·伤寒房复
(附阴阳易)【因】喻嘉言云。伤寒瘥后。热毒遗于精髓中者。无由发泄。骤难消散。故新瘥人与不病患交媾。而无病之人反得病也。男病新瘥。妇人与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瘥。男子与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阴易。所以呼为易者。以阴阳相感动。其毒遗着于人。如换易然也。若新瘥人。因交合而自病复发。不遗传与人。谓之房
风轻云淡
1年前
128
0
第二节·伤寒食复
【因】热病热退之后。胃气尚虚。余邪未尽。先进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亦须少少与之。切勿任意过食也。若纳谷太骤。则运化不及。余邪假食滞而复作也。名曰食复。大抵强人足两月。虚弱人足百日。则无复病矣。【证】发热头痛。烦闷不纳。轻则日暮微烦。此食谷早。或多食故也。胃虚弱不能消谷食。宜损谷则愈。甚则发热
风轻云淡
1年前
128
0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第一节·伤寒劳复
【因】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为劳复。孙真人云。新瘥后、当静卧以养血气。慎勿早起梳洗。以劳其体。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喻嘉言云。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证】舌红淡。或微有白苔。身发热。肢体疲倦。懒于言语。或自汗出。神志虽清。沉迷欲睡。饮食无味。
风轻云淡
1年前
137
0
第四节·伤寒转脱
喻嘉言云。人生之阴阳。本相抱而不脱。故阳欲上脱。阴必下吸之而不脱。阴欲下脱。阳必上吸之而不脱。人病则阴阳偏胜。偏胜至极则脱矣。然脱有上下之分。上脱者。身轻快而汗淋漓。妄见妄闻。如有神灵所附。下脱者。身重着而肉色青紫。不闻不见。如聋聩之形。且阳者亲上。所以汗多亡阳也。阴者亲下。所以下多亡阴也。故回阳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72
0
第三节·伤寒转闭
【因】其因有三。一热邪烁营。逆传心包而闭者。二痰因火动。蒙蔽神明而闭者。三湿热薰蒸。上蒙心包如闭者。【证】(一)身热口渴。烦躁而动。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便闭溲短。舌质绛。苔黄焦。或黑糙。此因实热转闭。(二)面赤气粗。口噤目张。两手握固。语言蹇涩。身热便闭。神志昏沉。舌苔黄腻。胖短
风轻云淡
1年前
136
0
第二节·伤寒转厥
【因】厥有二症。曰阳厥。曰阴厥。阳厥者。热厥也。必先自三阳传入阴分。故初起必因头痛发热。自浅入深。然后及于三阴。变为四肢逆冷。或时乍温。其证由邪热内结。或伏阳失下之所致也。阴厥者。寒厥也。初无三阳传经实热等证。仲景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证】阳厥证初起。必头痛发热。
风轻云淡
1年前
190
0
第十章·伤寒坏证·第一节·伤寒转痉
【因】痉者、强直反张之象。以其筋肉牵引。身体强直也。伤寒有变痉病者。项背强是也。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或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余谓痉即脑筋病也。如《金匮》所谓痉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背反张者。乃脊髓之脑筋病。《内经》骨空论。所谓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是也。恶寒时头热面赤。独颈动摇。卒口噤者。乃头
风轻云淡
1年前
119
0
第十六节·产后伤寒
【因】产妇始生。气血俱虚。外失卫护。内无主持。最宜调养。设受风寒。岂非难治。故产后伤寒。邪得以深入。非比寻常伤寒。内有郁热。与邪相拒。循经渐入之缓也。产后伤风。腠理空虚。风邪得以留恋。非若寻常伤风。元气壮盛。邪易解散。自无留邪致损之患者不同。【证】证状多与妊娠同。兹不复赘。【脉】伤寒脉紧。产后伤寒脉
风轻云淡
1年前
198
0
第十五节·妊娠伤寒
(一名胎前伤寒)【因】妇人怀孕。寒邪外束。营气不能灌注。故发热恶寒。身疼腰痛。谓之伤寒。头痛恶风。身热心烦。谓之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则往来寒热。【证】邪在表身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在里则腑热壅闭。大便不通。若寒在半表。热在半里。则往来寒热。烦渴不解。若寒侵于表。风伤营气。则身疼头痛。发热恶寒。妊娠
风轻云淡
1年前
176
0
第十四节·临经伤寒
(又名行经伤寒)【因】吴又可云。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同。惟经水适来适断。及崩漏产后。与男子迥然不同。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于血室。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诸经之总任。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与阴争。故昼则明了。夜行于阴。与邪相搏
风轻云淡
1年前
165
0
第十三节·夹痨伤寒
(一名伤寒夹虚痨)【因】痨之一症。皆因气虚怯弱之人。困乏劳伤之后。中气不足。下流肝肾。阴火独旺则发热头痛。营卫失守。则恶风恶寒。或兼感风寒。内外生热。其势更剧。【证】头痛发热。或肌肤壮热。恶风恶寒。须渴引饮。日晡转甚。或昼夜不息。证似阳明白虎。但脉不长实洪数为异。或气短而烦。气高而喘。怠惰嗜卧。而四
风轻云淡
1年前
246
0
第十二节·夹疝伤寒
(一名伤寒夹疝气)【因】素有疝气。时发时止。复伤寒湿。直入太阳之里。膀胱气化失利。则诸状发矣。疝名有七。其始皆因于气。故曰疝气。然有内外之别。或发时诸状复现。发过全无形迹。或素有定所。发则心腹胀痛绞切。冲逆攻突。发过则罢。而腹部仍有瘕聚者。均名内疝。或睾丸肿坠掣痛。牵引小腹。或外肾肿溃。脓水淋溢。二
风轻云淡
1年前
219
0
第十一节·夹痢伤寒
(俗名伤寒夹痢疾)【因】痢疾古称滞下。皆由暑湿与食积胶固腑中。流行阻遏而成。或饱餐饭肉浓鲜之后。再食瓜果生冷。令脾胃之血不行于四肢八脉。渗入胃肠而为痢。再复感表邪。如身热恶寒头痛。或染时疫成痢。或有外感陷里而化痢。【证】凡痢疾兼挟寒邪者。如下痢里急后重。腹有痛有不痛。恶寒头痛身热。或兼寒热恶心。舌苔
风轻云淡
1年前
206
0
当前页数:
/1309
<<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