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6237
访问量
246157
卷四·外感杂病·痉 十三章
痉病一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风伤卫也。风性柔和,故名柔痉。痉病二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寒伤营也。寒性刚急,故名刚痉。痉病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太阳病,发汗大多,亡其津血,筋脉失养,感于风寒,因成痉病。痉
风轻云淡
1年前
155
0
卷四·外感杂病·痉湿暍 二十七章
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然有相通者焉。相通维何?湿而已矣。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则恶寒甚,是痉病之有湿也。暍,火病也,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是暍病之有湿也。盖湿旺土郁,中脘莫运,木气不舒,金气不敛,一被感袭,
风轻云淡
1年前
169
0
卷三·外感杂病·附方
◎《千金》矾石汤一治脚气冲心。矾石汤矾石二两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崔氏八味丸二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方在“消渴”。按:中风之病,仲景未尝立方,其证与八味甚合。崔氏以之治历节脚气,若以治中风,则妙甚矣。
风轻云淡
1年前
144
0
卷三·外感杂病·历节 六章
历节一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寸口脉沉而弱,肾主骨而脉沉,故沉即主骨,肝主筋而脉弱,故弱即主筋。沉即为肾,骨属于肾也。弱即为肝,筋属于肝也。此缘汗出而入水中,如使水伤心气,则水邪随脉而注筋骨,以心主脉也。筋骨既伤,则历节作
风轻云淡
1年前
233
0
卷三·外感杂病·中风 三章
中风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风之为病,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谓半身不遂。其初先觉麻木,麻木者,气滞而不行也。肺主气,而血中之温气,实为肺气之根。右麻者,肺气之不行。左麻者,肝气之不行。麻之极,则为木。气郁于经络之中,阻滞不运,冲于汗孔,簌簌靡宁,
风轻云淡
1年前
220
0
卷三·外感杂病·中风历节 九章
中风历节之病,皆内伤湿寒,而外感风邪者也。湿寒流关节而伤筋骨,则病历节,湿寒浸脏腑而淫经络,则病中风。风为阳邪,其伤在上,湿为阴邪,其伤在下,中风未常不病足,然究竟足轻而手重,历节则全在足而不在手。盖中风之家,阳虚湿旺,上下表里,无处不伤,故手足皆病。历节之家,中上二焦,犹可支持,寒湿独甚于下,故足
风轻云淡
1年前
158
0
卷二·外感·积聚 二章
积聚二十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殸/禾)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殸/禾)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殸/禾)气。病,有积、有聚、有(殸/禾)气。积者,五脏之病也,脏为阴,其性静,故终不迁移(《难经》: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
风轻云淡
1年前
281
0
卷二·外感·五脏风寒 十九章
五脏风寒一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肺主气,气化津,肺中风者,风邪在表,肺气壅阻,是以发喘。气滞津凝,是以口燥。风郁勃而外泄,故身体旋运。气收敛而内闭,故身体迟重。阳遏不能外达,故昏冒无觉。气滞不能四达,故肿胀不消。五脏风寒二肺中寒,吐浊涕。肺主皮毛,寒侵皮毛,里气郁塞,肺无降路,逆冲
风轻云淡
1年前
202
0
卷二·外感·五脏风寒积聚 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上,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多而气少,《难经》所谓血滞而不濡者也。聚者,气多而血少,《难经》所谓气留而不行者也。心病于上,肾病于下,肺病于右,肝病于左,脾病于中,五脏之积
风轻云淡
1年前
184
0
卷一·脏腑经络 十六章
脏腑经络,隐不可见,然有其外著者焉。若声臭色脉,若寒热痛痒,若喜怒爱憎,若便溺饮食,是皆可即显以知微者,但粗工不解耳。先师张仲景,究天人之际,通神明之德,于脏腑经络之内,示望闻问切之法,是亦长桑见物之神丹,太真烛怪之灵犀也。古圣贤四诊玄机,悉在于此,此论不可不熟也。《吕览》语。脏腑经络一问曰:上工治
风轻云淡
1年前
296
0
叙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李升玺诸家,各有注释,皆主一偏之见,未能融贯,以其于《灵》、《素》
风轻云淡
1年前
141
0
后叙
慨自俞跗云遥,巫彭既远,玉版之奇寖失,灵兰之秘无传,此膏肓之病,所以难为,而太和之春,无人更贮也。乃有都昌上士,莱国鸿生,史服经衣,探《八索》、《九丘》之奥,仁巢义杖,发三辰五岳之灵。本良相之心为良医,即活人之手而活国,技已精于三折,病不患夫四难。独念长沙,真集大成之圣,惟兹《金匮》,难期冥悟之人,
风轻云淡
1年前
179
0
自叙
仲景先师,著《金匮玉函要略》一书,垂诸杂病之法,以约言而析玄理。玉楸子神宇天光,自负解者,乃参伍悦研,三载于兹。真宰恍惚,未得其眹。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兹独惊怖其言,譬犹河汉无极,其义何居?《南华》之奇,《太玄》之奥,可谓諔诡幻怪之至矣,然何至如此之闭结不解也。仲景先师,忧念元
风轻云淡
1年前
191
0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对证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
风轻云淡
1年前
302
0
后跋
金匮歌括者。吾师灵石先生续师祖修园老夫子大人金匮浅注之后而作。所以便后学传诵之章因从卷。忝附睹者受业门人叶享会谨跋。
风轻云淡
1年前
98
0
卷六·妇人杂病方
小柴胡汤(见呕吐。)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此汤主之。半夏浓朴汤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此汤主之。半夏(一升。)浓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歌曰状如炙脔贴咽中
风轻云淡
1年前
163
0
卷六·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主之。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歌曰妇人发露得风伤。头不痛兮证可详。肢苦但烦芩一两。地黄四两二(苦)参良。受业林礼丰按。千金云。妇人在草蓐。是新产时也。新产
风轻云淡
1年前
161
0
卷六·妇人产后病方
小柴胡汤(见呕吐。)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孙男心兰按。产妇脉微弱者。血虚也。血虚而阴不维阳。则为孤阳
风轻云淡
1年前
144
0
卷六·妇人妊娠病方
桂枝汤(歌见长沙方歌括。)治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则绝之。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徐忠可云。桂枝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时医以姜、桂碍胎戒用续之桂枝茯苓丸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
风轻云淡
1年前
110
0
卷六·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方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治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此汤主之。歌曰体臂肿主藜芦。痫痹风痰俱可驱。芦性升提草甘缓。症详跌蹶遍寻无。男元犀按。痰涎为湿气所生。留滞胸膈之间。久则变生无定。云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身体者。是气被痰阻。湿无去路。或加邪风。风行气亦行。引动积痰毒瓦斯。此所以群动并发。藜其鸡屎白散
风轻云淡
1年前
129
0
当前页数:
/1309
<<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