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9618
访问量
249538
卷三·二、奇经八脉病
督脉此生病从小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脊强反折,督脉生病治督脉。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跷脉为病,令人阳缓而阴急。冲脉为病,令人逆气里急。阳维脉若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阴维脉若不能
风轻云淡
1年前
121
0
卷三·一、十二经病刺
手太阴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手阳明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
风轻云淡
1年前
195
0
卷二下·灸法·六十七、宜灸不宜刺
背中大俞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焦之间,鬲俞在七焦之间,肝俞在九焦之间,脾俞在十一焦之间,肾俞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其中而痛解,乃其俞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武按∶血气形志论、及遗篇刺法论,并载五脏俞刺,而此云可灸不可刺。故沧州翁谓《素问》非出于一时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03
0
卷二下·灸法·六十六、伤寒苦乐
伤食灸之。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风轻云淡
1年前
92
0
卷二下·灸法·六十五、犬咬
犬啮,犬所啮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当灸二十九处。
风轻云淡
1年前
118
0
卷二下·灸法·六十四、灸痈
王脏痈发,四五日逞灸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10
0
卷二下·灸法·六十三、女子败疵
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75
0
卷二下·灸法·六十二、灸寒热
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动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25
0
卷二下·灸法·六十一、艾灸补泻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陷下则灸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系,火所治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02
0
卷二下·灸法·六十、艾灸方宜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故灸者,亦从北方来。
风轻云淡
1年前
94
0
卷二下·五十九、十二脏邪干刺
帝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制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
风轻云淡
1年前
116
0
卷二下·五十八、全真刺
帝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岐伯曰∶昭乎哉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阴,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刺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
风轻云淡
1年前
120
0
卷二下·五十七、司气失守刺
帝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
风轻云淡
1年前
144
0
卷二下·五十六、司气有余不退位刺法
帝曰∶迁正不前,心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政,是名不过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得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己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
风轻云淡
1年前
371
0
卷二下·五十五、司天不迁正刺法
帝曰∶升降之刺以知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岐伯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
风轻云淡
1年前
104
0
卷二下·五十四、补遗篇气交暴郁刺法
帝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何得却乎?岐伯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真,须穷法刺,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成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闻之。曰∶壬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
风轻云淡
1年前
106
0
卷二下·五十三、目不瞑不卧
夫邪气之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未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日行于阴,常
风轻云淡
1年前
102
0
卷二下·五十二、卒然无音
帝曰∶人之卒然忧恚而地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方少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分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桑不开,气失也。是故厌
风轻云淡
1年前
110
0
卷二下·五十一、目痛
目中赤痛,从内始,取之阴跷。
风轻云淡
1年前
83
0
卷二下·五十、霍乱
霍乱刺俞傍五,阳明及上傍三。
风轻云淡
1年前
86
0
当前页数:
/1309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