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50103
访问量
250023
卷二上·《灵》、《素》·二十五、五节刺
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阴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息肩。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饧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穷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刺腑输,去腑病,刺此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而疾偃其声,必应
风轻云淡
1年前
92
0
卷二上·《灵》、《素》·二十四、禁太过不及
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泄太甚,疾反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肉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肌肉者,有
风轻云淡
1年前
130
0
卷二上·《灵》、《素》·二十三、刺避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远死,其动为噫;中肝者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脾者十日死,其动为吞;中肾者六日死,其动为嚏;中肺者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胆者一日半死,其动为呕;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上中溜
风轻云淡
1年前
136
0
卷二上·《灵》、《素》·二十二、刺逆四时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八淫骨髓,病不能愈,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懈惰。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
风轻云淡
1年前
123
0
卷二上·《灵》、《素》·二十一、五夺不可泻
形肉已脱,一夺也;大脱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风轻云淡
1年前
105
0
卷二上·《灵》、《素》·二十、刺宜从时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泽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风轻云淡
1年前
130
0
卷二上·《灵》、《素》·十九、针灸手
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建辞疾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
风轻云淡
1年前
118
0
卷二上·《灵》、《素》·十八、标本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
风轻云淡
1年前
103
0
卷二上·《灵》、《素》·十七、刺胸腹
刺胸腹者,必以布HT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
风轻云淡
1年前
94
0
卷二上·《灵》、《素》·十六、补泻
帝曰∶余闻刺法,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岐伯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凡用针者,随而泻之,迎而道之,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
风轻云淡
1年前
146
0
卷二上·《灵》、《素》·十五、手足阴阳经脉刺
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壮热。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少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太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风轻云淡
1年前
104
0
卷二上·《灵》、《素》·十四、十二经气血刺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阳明多血多气,刺阳明出血气,太阳多血少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少阳多气少血,刺少阳出气恶血;太阴多血少气,刺太阴出血恶气;厥阴多血少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少阴多气少血,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103
0
卷二上·《灵》、《素》·十三、刺脉虚实浅深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真气,脉虚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脉浅者勿刺,按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勿按其脉而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孔脉气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136
0
卷二上·《灵》、《素》·十二、刺婴儿
曰∶刺婴儿奈何?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99
0
卷二上·《灵》、《素》·十一、刺壮士
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00
0
卷二上·《灵》、《素》·十、刺王公大人布衣
帝曰∶夫王公大人,血气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悍滑利,其刺之浅深疾徐多少何如?岐伯曰∶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即疾出,其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而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其悍滑利也。寒痹内热,刺布衣以火之,刺大人以药熨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17
0
卷二上·《灵》、《素》·九、刺常人
曰刺常人奈何?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浓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97
0
卷二上·《灵》、《素》·八、黑白肥瘦刺
帝曰∶愿闻人之黑白肥瘦小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浓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兴,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瘦人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气清,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104
0
卷二上·《灵》、《素》·七、十二刺应十二经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
风轻云淡
1年前
129
0
卷二上·《灵》、《素》·六、九刺应九变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荣俞藏俞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皮毛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
风轻云淡
1年前
119
0
当前页数:
/1309
<<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
UID
16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