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游戏
小说
动漫
人物
发文章
风轻云淡
主页
热度
249712
访问量
249632
卷二下·九、周痹
帝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在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耶,将在发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曰∶顾闻众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
风轻云淡
1年前
130
0
卷二下·八、腰痛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前三,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
风轻云淡
1年前
111
0
卷二下·七、疟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汁出难已,刺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
风轻云淡
1年前
95
0
卷二下·六、热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曰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
风轻云淡
1年前
206
0
卷二下·五、三刺谷气
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已知谷气至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105
0
卷二下·四、五逆
帝曰∶余闻刺有五逆,曰病与脉相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二逆也。着脾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笃重,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五逆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110
0
卷二下·三、耐痛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亦然。黑色而美骨者耐火,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亦然。
风轻云淡
1年前
108
0
卷二下·二、气血盛哀
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尽。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
风轻云淡
1年前
104
0
卷二下·一、五乱刺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曰∶五乱,刺者刺之有道乎?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曰∶愿闻其道。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
风轻云淡
1年前
156
0
卷二上·《灵》、《素》·三十六、死期不可刺
病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病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
风轻云淡
1年前
120
0
卷二上·《灵》、《素》·三十五、气血清浊浅深刺
受谷气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
风轻云淡
1年前
134
0
卷二上·《灵》、《素》·三十四、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关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327
0
卷二上·《灵》、《素》·三十三、浅深上下所宜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
风轻云淡
1年前
171
0
卷二上·《灵》、《素》·三十二、脉刺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阴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
风轻云淡
1年前
100
0
卷二上·《灵》、《素》·三十一、巨刺(缪刺刺络脉巨刺刺经脉)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风轻云淡
1年前
106
0
卷二上·《灵》、《素》·三十、经刺
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于孙络。留而不去,入于络脉。留而不去,入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肠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风轻云淡
1年前
97
0
卷二上·《灵》、《素》·二十九、十二络缪刺(缪如纰缪纪纲)
帝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岐伯曰∶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曰∶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
风轻云淡
1年前
127
0
卷二上·《灵》、《素》·二十八、血气不同形
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以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重阳之人,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重
风轻云淡
1年前
143
0
卷二上·《灵》、《素》·二十七、刺弊
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
风轻云淡
1年前
134
0
卷二上·《灵》、《素》·二十六、五脏病刺
肝病者两胁下满引小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取血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中血者。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虚则腹
风轻云淡
1年前
178
0
当前页数:
/1309
<<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
UID
165113
03-03